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济宁文化“两创”亮点多,央媒省媒齐聚焦


【资料图】

5月10日,“聚焦济宁文化‘两创’暨高质量发展央媒、省媒济宁行媒体见面会”在济宁举行。来自央媒、省媒记者兵分“两路”,分别以文化“两创”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采访观摩。当日,文化“两创”采访团,先后到访环西北里、济宁市第七中学、孔子博物馆。

环西北里位于济宁市老城区古槐街道,立足于当地环境地理优势,通过文化“两创”,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,结合时代流行文化,探寻老城区经济发展。在闹市中建立一座“桃花源”,将原本堆放杂物的废旧老院,经过独特的设计规划,使得原本破旧的院子焕然一新成为“网红”打卡地点,他们做到了与现代社会相协调,植根于优秀文化。其中“拾贰號”,将甲壳虫乐队主唱、电影《头文字D》场景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事物,复刻在木板上,其精细程度引的周围游客阵阵喝彩。

“李杜有约课程,让我能够近距离接触古代大诗人,更深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”济宁市第七中学初三一班的贺欣冉说,该课程提升了她的审美情绪和文化素养。贺欣冉所在的济宁市第七中学于2013年7月在济宁市技师学院原址上创办,现有33个教学班,学生1500余人。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,创办一所理想的现代化学校是济宁七中的办学目标。

“为更好地推动文化‘两创’工作,我校实施了‘传统文化课程化、队伍建设专业化、主题活动特色化、家校共育一体化’四化建设工程,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地落细落实。”济宁市第七中学校长刘辉介绍,传统文化课程化中,又包含智圆(启智)课程、行方(劳动)课程、尚善(润德)课程、致美(美育)课程和健体(体育)课程五个类别。其中,既有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相结合的“节气农场”,也有“李杜有约”“签言万语”“行走课堂”等活动,让学生们阅读经典吸收传统文化精华。此外,“观阅留声”“非遗泥塑创作”“行走课堂”“寻找济宁记忆”等特色主题活动,拉进了学子与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距离,润物细无声。

随后,采访团到访孔子博物馆。该馆是“三孔”文化遗产的延伸,馆藏丰富,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,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、宋代以来4万多册古籍图书、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悦器等。走进孔子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厚重、充满质感的“书墙”,一排排古典文书无不透露着渊源的文化的沉积。

观摩中,采访团在上行空间,感受了孔子文化的相关内容;在下行空间,体悟了孔府家传文物及孔府历史等内容。“孔子的时代、孔子的一生、孔子的智慧、孔子与中华文明、孔子与世界文明、永远的孔子”六大部分,既彰显深厚文化底蕴,又加以高科技手段突出互动性,令人惊喜与难忘。

关键词:


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洲音箱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  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